2014 年時,微軟的雲端主管 Scott Guthrie 就已經寫好提案,準備收購社交程式碼管理庫 GitHub,但卻花了四年的時間才準備好,直到 2018 年才完成收購。
即便到了購併 GitHub 的當下,微軟仍被不少開源開發者視為敵人,而且把原先放在 GitHub 的程式碼轉移到 GitHub 敵手 GitLab 上。一年之後,微軟自己評估整個收購過程,除了一開始的搬遷潮,一年來相對風平浪靜,大部分 GitHub 用戶仍定期更新修改的程式碼。
Basic 是微軟的起家產品,而隨著 Windows 作業系統則成為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作業系統,也就意味工程師要寫程式,必須透過 Windows 系統撰寫,但隨著新時代如網路、手機發展,微軟的開發工具越來越不重要。
對於微軟來說,他們花了很多年擁抱開源,甚至連手上的開發工具 Visual Studio 都釋出一個開源版本。為了擁抱智慧型手機和網路開發者社群,微軟的開發工具從原先只能在 Windows 平台使用,到現在連競爭對手 Mac、Linux 的系統也能使用。微軟自己曾推出 Windows Phone,卻無法吸引開發者來為 Windows Phone 貢獻心力,因此在雲端時代新創多採用開源工具並選擇 AWS 雲端服務,微軟不能再錯過這一波。
自 Satya Nadella 接手 CEO 職位,為了要大家多使用微軟的 Azure 雲端服務,於是他開始推跨平台的工具,不再只限制在自家 Windows 平台上。除此之外,微軟更重修與開發者的關係,像是找來為科技公司撰寫技術文章的寫手 Emily Freeman,用過往擅長的傳播技巧,以及新學習程式開發技巧,擔任開發者關係專家,解決開發者用微軟產品或服務時遇到的種種疑難雜症。除了 Freeman 之外,微軟開始擁抱雲端和開源之後,雇用很多工作背景不同,屬於不同族裔、性別的人,微軟雲端這塊有超過 60% 的開發者,是用其他非微軟開發工具或雲端服務的。
GitHub CEO Nat Friedman 也向外界澄清對他們的疑慮,如 GitHub 並不會因為在微軟之下而受制於微軟,GitHub 仍是獨立運作,如果遇到跟母公司微軟利益衝突狀況,會選擇維護顧客權利。11 月時 Friedman 來到 AWS re:MARS 大會,與微軟 Azure 的競爭對手 AWS 高層同台登場,為共同客戶站台。另外 Google Cloud Platform 也與母公司的 Azure 競爭,但為了 GitHub 的使用者也無法壁壘分明,仍必須有所接觸。
GitHub 收購已經一年時間了,儘管微軟在開源上有實績了,找了很多原本熟其他開源工具的專家進來,努力討開發者的歡心,不過仍有不少 GitHub 用戶對於 GitHub 在微軟下面有疑慮,深怕最終 GitHub 受到母公司微軟的影響,轉而鼓勵用戶多用 Az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