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聽過這樣的話:某某人是個值得信賴的人。
到底這樣的評價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同樣的大學畢業,被同樣的教授傳授過心法技巧,幾年後有些人在職場上逐漸累積實力,甚至擁有呼風喚雨的影響力,有些人卻愈做愈小,任務難度數年如一日,管理幅度不升反降?
差別在 「信譽」 。
假設每個人都是一片土壤,日復一日,你用什麼態度與行為滋養你的土壤?不翻耕、不播種,日子一樣過去,風雨烈日輪番洗禮,四季如常更替,是不會怎麼樣,只是長不出東西而已。反之有些人會運用這個資源,研究並選擇一個適合這片土壤栽種的項目,充滿期望並在乎會長出來的果實,勤力耕耘,颱風來會做點準備,乾旱期會留意水分,有蟲害時找方法杜絕損害。
對信譽在乎的人,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判斷每個行為或事件會為自己的果園施肥還是戕害。 而這樣的選擇不見得容易,甚至必須付出代價,例如:
廠商主動提供回扣當作引薦生意的謝禮,過去每個前輩都這麼做,你拿不拿?不拿會成爲全公司公敵,你敢不敢不拿?
曾待過一間公司只有兩個月,認為這樣的經歷不好看,又不想交代,你會不會把前後公司的在職期間抓長補短,隱藏那兩個月的不好看,反正你認為也無傷大雅?
明天一早要交報告,雖然承諾過會做完,但已經半夜 11 點,你會做完還是回家?
所謂信譽,其實就是在這一個個的情境中,你所做出的選擇的綜合呈現。你需要完成 99 件事情才能逐步打造出正面信譽,但只需要一件事,就有可能摧毀這一切。 面對如此懸殊的產出比例,你是否願意持續為自己的信譽堅持?
信譽是鋪陳我們職場成功道路的碎石子,需要透過時間一點一滴去堆疊創建。但給予信任可以像電燈開關那樣,要開啟只是一瞬間的事,用「信任」與「信譽」去照亮自己與他人的共存空間,前途自然坦蕩。
這是很現實的世界,世界不會因為你得了獎就繞著你轉。如果找不到人幫你,那就自生自滅、靠自己的方式與資源繼續跌跌撞撞;或者幸運遇見對的人,但請理解不是每個人都得想方設法向你證明他的心,不是每個人都得陪你慢慢玩。
信任可以是個由自己發起的選擇,而不是別人必須向你提出的證明。
許多人因為曾聘用到不對的人或有失敗的合作經驗,那時對自己或組織帶來的傷害,即便一段時間過去仍然餘悸猶存,從此對每個新人都抱持觀望態度。殊不知,這種觀望延後了給予信任的時間,可能會影響團隊中其他人的看法,導致新人更難融入、產生績效,對團隊造成負面影響。
想得到什麼,你得先願意付出什麼。先成為那個給予信任的人吧,是你有求於人,是你有理想需要實現,是你需要團隊一起達標,先給出信任,不過是個讓結果發生必須承擔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