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藤健志來自日本青森縣立美術館,此次來到台北「MoNTUE北師美術館」擔任《美少女的美術史》策展人,從地下 1 樓揭開「少女的誕生與開展」,他透露「少女」這個名詞從日本明治中期左右才出現,是因為女孩們開始可以上學,大眾對於「少女」一詞才逐漸有了共識。
更早以前的女孩沒有機會上學,長大後通常直接嫁為人婦,彷彿跳過了「少女」的過程;但是當日本明治中期的女孩可以開始上學後,少女在學習之外也擁有了享受休閒的時間,便有業者發行專門給少女看的雜誌,還有附錄桌遊等娛樂,讓少女有了消費休閒的行為,進而產生了文化,此後「少女」形象的娛樂與符號逐漸多元。
而他提到在 1960 年至 70 年期間,有非常多的「變身」題材少女漫畫,主角大多都是一名平凡的少女,某天獲得了不平凡的力量,透過「變身」擁有了魔法能力,足以對抗惡勢力、邪派的一方,有時候也會在冒險途中邂逅愛情,是許多少女喜愛的故事情境。
工藤健志說,這些變身系列的少女漫畫,其實正是日本兩性平權概念的啟蒙,展現出少女或女性不只是柔弱、被保護的一方,也可以是擁有力量的、正面積極、勇敢的。「當少女們看了這些故事,也會自我期許成長為堅毅、無所畏懼的一面,很多時候社會的價值觀,都默默受到通俗娛樂的影響。」
而這種「魔法」和「變身」的模式,從當年一直延續到現在超過 60 年都還很受歡迎,例如 2019 年還熱播的《光之美少女》動畫,就是延續這樣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