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很多朋友常常在聚會時談到,覺得自己工作這麼久以來,一直找不到自己的舞台,工作一個換一個,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屏除掉每個人自身的問題不談,這裡我們就講公司,其中,影響你「仕途」最深刻的,其實就是老闆。我的意思是,縱然你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才華洋溢,但如果你遇到不值得跟的老闆,就算你跟他10年20年,也不會有什麼成就。
是的,雖然工作不好找,不過你還是要知道,縱然「君擇臣」是常態,然而「臣亦要擇君」,才能確保自己在職場上有正向的循環。
郭嘉 |
三國時期,年僅20歲的少年天才謀士郭嘉,曾第一時間跑去找當時實力最強大的袁紹,希望能在他帳下當幕僚,但他跟袁紹見面後大失所望,於是離開遠去。
袁紹 |
袁紹謀士辛評、郭圖問他理由,郭嘉說:「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這段話說的重要,有兩層主要含義,但我拆成四個點來談。第一層說明求職者應該用什麼角度看待求職,以及求職的核心目的為何;第二層則解釋什麼樣的老闆不能跟,值得求職的朋友們借鏡:
⑴ 一個聰明人,一定要懂得慎選,為自己挑一個好老闆。
壞老闆只會講「我」,好老闆心中有員工,會說「我們」。 |
選好老闆要幹嘛?就是為了給自己有舞台,有表現機會,可為自己建立 show case ,身價就能越來越高。換言之,求職之目的,不在於有份薪水可拿而已,更重要的是要找能給你舞台的老闆,讓自己有所表現,有所歷練,才能讓更多人看見自己的才華與成績,這樣以後就是職缺來找你而不是你去找職缺。
⑵ 那袁紹是不是好老闆呢?不是。郭嘉的第一個理由是:「他不會用人」。
郭嘉認為,雖然袁紹試著模仿周公那種謙恭的態度去吸引人才,不過他只會做表面功夫,並非真正重視人才,也不懂得如何應用人才。那為什麼老闆懂得用人重要?這就呼應了第一點所說的,好人才要的是舞台,要的是表現機會,若老闆不懂用人,就像太監逛窯子---無用武之地,這樣的老闆跟著也沒用。
⑶ 袁紹不是好老闆的第二個理由是:「他的想法很多,但沒有重點,無法歸納出結論」。
俗話說:「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原因出在很多老闆認為官大學問大,明明不懂還要裝懂,所以硬要針對自己不會的事給很多指導,最後團隊不是空轉就是經常做白工。因此郭嘉不願跟著他,就是不想讓自己浪費時間。
⑷ 最後一個理由,是因為:「袁紹喜歡謀劃、出主意,但又遲遲不下決斷」。
這其實很合邏輯,我們從第二點就可以看出,既然他想法多又沒重點,加上袁紹的個性本來就優柔寡斷,當然就無法給出具體命令。這樣的情況,容易導致重要的時機延誤,皇帝不急急死太監,這樣的老闆,自然也是不能跟的。
那麼郭嘉說得準不準,非常準。
歷史證明,袁紹雖然匯聚不少人才,但最後結局卻是走的走、死的死、散的散,兩個兒子袁譚跟袁尚搞分裂,同時讓集團內的老臣也各自選邊站,最後禍起蕭牆、自相殘殺,終至同歸於盡。這一切,郭嘉很早就料到,因此沒有選擇幫袁紹效命,而改去找曹操,的確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總結袁紹在歷史上的表現,中國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直言:「袁紹的愚蠢、固執、狂妄,基本上是三位一體的。他因狂妄而固執,因固執而愚蠢,又因為愚蠢而狂妄。」
《三國志》作者陳壽形容袁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於色,而內多忌害」。也就是說,袁紹這個人,看起來溫文儒雅、寬宏大量,實際上心理陰暗,見不得別人好,容不下別人比他聰明,受不了別人比自己判斷更正確。
也因此,袁紹打曹操,是因為他看不慣曹操出身宦官家庭,地位卑下,怎麼可以因「奉天子以令不臣」而鹹魚翻身、魚躍龍門,甚至還當了大將軍,這口氣怎麼說都嚥不下;他貶了自己的頂尖謀士沮授,因為沮授比自己聰明,料事如神;他殺了田豐,只因為田豐比自己更正確,正確預料了官渡之戰的失敗,所以打了敗仗回頭就立刻殺了他。
綜合上面所說的故事與分析,我歸納了「不能跟的老闆」七種特質,給大家參考:
■ 嫉妒員工比自己強的老闆不能跟。
■ 不懂用人的老闆不能跟。
■ 無法給你舞台表現的老闆不能跟。
■ 想法太發散同時又優柔寡斷的老闆不能跟。
■ 總是認為自己最聰明最厲害的老闆不能跟。
■ 不願承認自己犯錯的老闆不能跟。
■ 一旦有錯立刻把黑鍋推到員工身上的老闆不能跟。
若你正在求職,你應該避免有這幾種特性的老闆;若你正在工作中,發現自己老闆是這樣的人,建議你還是早點離開,快點去追尋賞識你的伯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