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一次實體機房故障意外,讓 Netflix 停擺了整整三天,那時他們還沒開始經營雲端影音,主要業務還只是郵寄 DVD,機房當機,讓 Netflix 無法上網查詢用戶資料,內部營運大亂。這次經驗讓 Netflix 開始思考,有沒有把所有數據中心搬到雲端的可能,因為無論多麽嚴謹的佈建實體機房,還是有可能會遭遇錯誤,更不用說實體機房的限制正是無法進行應對峰值的彈性調整,面對這樣的狀況,Netflix 決心將資料中心全面搬上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2010 年,Netflix 決心進軍國際市場,決定採用串流服務形式觸及全球消費者,而若是要用實體機房完成串流業務,負擔的機房建置、維護成本將非常可觀。在租片顧客改用串流服務後,每周帶來 Netflix 資料中心的流量成長流量至少是過去的 1,000 倍以上,且只要有 0.1% 的用戶改用串流服務,Netflix 的機房數量就得翻倍。這也是 Netflix 決心轉型全雲端儲存中心的理由。
在確認伺服器獨立運作後,2010 年 Netflix 正式啟動資訊中心全面上雲的計畫。Netflix 下定決心砍掉重練,把舊有的資料中心程式碼全部捨棄,重新設計符合公司未來五年的需求、兼顧生產效率與生產力的新架構。自 Netflix 決定搬上雲端之後,串流服務的使用量提升速度飛快,從原有的 1000 萬名用戶,增加到 1,600 萬人;單 2009 年第三季到 2010 年第三季,Netflix 一年內串流服務用戶數就成長了 145%。
這段雲端轉型花了 Netflix 七年時間,在 2016 年,他們關掉了最後一台資料中心,正式完成全雲端轉型。
Netflix 決心全面雲端化的同時,另一家科技巨頭也做了相同決定,創辦於 2008 年的 Airbnb ,也在 2009 年決定將所有服務都搬遷至雲端進行。
Airbnb 因看好未來網路發展速度、規模、潛力,即早備戰進行數據雲端轉型,因此快速迎來業務成長的契機。在 2010 年, Airbnb 就已經迎來了第 100 萬張訂單。現在,Airbnb 每天需要處理和分析 50 京字節(Byte)的數據,還有 10TB 左右的用戶圖片。AWS 打破實體機房的固定成本限制,在沒有雲端的最低使用限制下,也可以無上限的增加儲存空間,讓企業能彈性運用預算;此外,AWS 的 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Amazon RDS) 服務也能降低繁複的資料庫管理工作,資料庫轉移只需要 15 分鐘,大幅度降低服務停機時間,避免營運損失。「現在我們已經採用了 AWS 提供的幾乎所有功能」,Airbnb 的聯合創辦人兼首席技術官 Nathan Blecharczyk 笑說。
Airbnb 目前使用 Amazon RDS 維持 2.6 億用戶,並且使用多可用區域(Multi-AZ)部署來進一步自動複製其資料庫並增強數據持久性。
據 IDC 調查,2018 年,企業幾乎一半的 IT 支出將用於雲端運算,到 2020 年,雲端在所有 IT 基礎設施的覆蓋率將達到 60%。過往互聯網公司的擴張往往需要受到實體機房的限制,在擴張用戶與服務範疇的同時,必須得先完成實體機房的容量佈建;同時考量容量,也要預留一定的緩衝空間,以避免遭遇過載、當機等風險;要推活動、優惠前更要進行相當程度的評估,才能確保服務維持穩定推進。雲端技術取代過往所有企業需透過實體機房建置才能想像或推展的服務,進一步實現自由的服務擴展與業務想像。
將資料放上雲端已不再是虛幻的空想,甚至也無需步步為營資安隱憂與資料易達性,所有企業都在上雲,跨國性企業尤然,甚至有公司將遊戲系統建構在雲端上,讓用戶能不用下載遊戲,也能直接暢玩。雲端轉型席捲全球,企業主應該重新檢視目前雲端部署的可能性,並積極進行部署與應用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