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發展,越來越多重複性勞動的職位被技術取代,法律工作通常認為是相對專業、高度依賴人力的工作,有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嗎?許多新創公司開始從機器學習技術應用在案例分析開始,現階段人工智慧技術能幫助初級律師減輕大量案例整理工作,從繁重的文書工作解放。
任何一個資歷淺的律師都需要面對繁重的文書工作,修改堆積如山的合約,為此可能需要查閱上千份案例文件、法規條文。關在堆滿合約的辦公室裡熬夜工作,幾乎是所有律師進入法律產業的入門體驗。
特別是在公司法律事務領域,過去幾年由於監管各種政策調整,各大公司必須招募大量法律專業人士,審查所有交易合約、產品規範,一旦遭到反壟斷調查、專利訴訟,法務團隊又將面臨長達幾年的拉鋸戰。
但律師花費在案例審查和整理方面的時間,往往難以獲得客戶認可。為此多個新創公司研發律師智慧助理軟體,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幫助律師團隊在短時間內完成工作。
Kira Systems 公司 CEO Noah Waisberg 表示,初階的公司法務花費太多時間完成不喜歡、不擅長的工作,最終結果也不如人意,客戶更不會為此付錢。 Noah Waisberg 曾從事律師工作,他創辦的 Kira Systems 就是希望利用機器學習技術高效處理大量文字內容的特性,幫助律師完成公司併購的盡職調查文書工作,這部分成本支出幾乎占法務費用 30%~60%。Kira Systems 現在還開發合約審查技術,從大量同類型文件提取資料,加快合約條款的審查效率和準確率,2018 年獲得風險投資公司 Insight Partners 約 5,000 萬美元資金。
同樣專注於律師智慧助理程式開發的 Eigen Technologies 則專注合約審查領域,其平台可比對合約與資料庫案例,迅速挑出需律師審查的部分。人工智慧技術可在幾分鐘內從龐大的資料庫找出類似的合約條款並分類,客戶可定義機器學習的範圍,比如限定本公司 50 個案例合約,用於訓練機器學習系統,搭配不同法規,找出哪些是律師需重點審查的內容,2018 年獲得高盛和淡馬錫投資。
法律技術新創公司 Luminance 的 CEO 表示,法律界的專業人士需要建立對技術平台的信心,人工智慧應用並非要取代律師,而是提供幫助。 Eigen Technologies CEO Lewis Liu 也表達同樣態度,智慧助理不是貶低律師工作的價值。
據市場研究機構 CB Insights 報告顯示,2018 年法律技術領域的投資超過 10 億美元,比 2017 年成長三倍多,超過 30% 用於人工智慧在法律產業的應用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