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行銷]資料殘缺,品牌就像得了失憶症!行銷人做好 4 件事掌握真槍實彈的數據。


  銷售端蒐集回來的數據,在行銷端無法發揮太大作用,」55 台灣負責人吳宇祥明白指出現在許多企業擁有的資料,其實一點火力也沒有。55 是一家跨國性的 MarTech 顧問公司,服務的客戶有萊雅、資生堂、愛迪達和雀巢等跨國型企業品牌,協助它們建置數據系統與行銷策略,從客戶需求中,吳宇祥發現許多品牌想做數據行銷,第一個遇到的難關就是「溝通」問題。

  他以汽車業為例,當消費者走進展示中心,業務可能關心的是想看什麼樣的車型、喜歡的功能是什麼,但比起這些,對行銷更有價值的資訊可能是:多久參加一次新車試駕活動、透過什麼管道得知新車資訊。

  「企業發現長年累積的顧客資料,行銷部門卻無法使用,原因就在於第一線業務並不理解行銷層面的數據需求。」而當每個部門、甚至各產品線追蹤的資料維度都未統一時,最後就會面臨空有一堆數據,卻無法發揮真正價值的窘境。

  另一個常見的問題則是:企業並不真正擁有數據。

  每年吃掉全球大半廣告預算的 Google 和 Facebook 就是最好的例子。品牌主砸錢在社群、聯播網等行銷管道上,儘管可以鎖定想要的客群投遞,但實際透過這些曝光而帶來的人流中,究竟是什麼樣的族群、使用行為為何、消費偏好等所有資料,卻仍掌握在 Google 和 Facebook 這類第三方平台的手中。

  品牌無法留住這些客群,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投錢、一次又一次地尋找「新」的客戶⋯⋯就像 2004 年喜劇電影《我的失憶女友》中的茱兒·芭莉摩,記憶力只能維持 24 小時,每天早上醒來都要重新認識一次這個世界;品牌主對於這些從大平台上找來的客戶,也像失憶了一般,不管對方造訪了幾次,甚至每次都買一樣的產品,品牌主仍認不得他們。

  更別提歐盟個資法 GDPR 帶來的連鎖效應,像是消費者有權禁止 Google 等廣告巨頭的追蹤,也能隨時要求平台刪除所有關於自己的紀錄,種種限制讓第三方數據廠商也遭遇逆風,未來廣告投放的精準度能否維持水準,仍未可知。

  因此,為了擺脫上述的困局,幾乎所有企業都在做兩件事。

  首先,品牌們正耗費心思要把第三方數據轉變成第一方數據。簡單來說,比起向外攬客,企業更重視累積會員資料。消費者只要多一道註冊∕登入的手續,廣告主能掌握的就不再只是虛無縹緲的數字,而是隨著點滴紀錄勾勒會員的樣貌,並針對不同族群採用不同行銷策略,把會員養成鐵粉。

  「這像是一種文藝復興,」替品牌開發 LINE 功能的漸強實驗室執行長薛覲說,當花錢買流量的難度與成本攀升,品牌主才回過頭來檢視自家的會員資料,想從中挖掘更多發揮空間,也因此紛紛尋求跟客戶最直接的互動方式,「就像以前大家對電子報不重視,但現在每家公司都在發電子報。」


  在行銷手法五花八門的此時,電子報的經營顯得有些老派,但企業主都意識到它的好處,除了可以直接與客戶溝通外,更重要的是這些互動過程中累積的數據,全都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近越來越受到品牌重視的 LINE 官方帳號也是同理。這種個人化訊息的發送,過去仰賴簡訊行銷,如今因為通訊軟體的技術到位,品牌可以做到更精準、個性化以及雙向的互動,且在聊天介面中產生的資料,全都可以累積在自家的數據庫裡。

  當企業都握有足夠的數據後,關鍵任務就進入到下一個階段:資料整合。

  「所有廠商都在做這件事,」數位行銷公司安布思沛台灣執行長蔡秀麗直言,「大家都在比誰(資料)可以接得更多、更準、更快。」不管是品牌主、MarTech 廠商或代理商,都想要盡可能地將使用者在 App、網頁、信箱、社群等所有與品牌接觸點的數據連接起來,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更明確自家品牌的版圖、勾勒更清晰的消費者輪廓。

  舉例來說,某公司在 LINE 上擁有 3 萬粉絲,電子報訂閱人數有 6 萬,而過去透過活動累積了 2 萬筆消費者資訊,但這家企業握有的資料,並非單純相加得出的 11 萬,因為不同資料來源的數據有所重疊,一個客戶在 LINE 上可能被視為代號 A,在電子報系統中則被標示為 B,若資料不加以整理,品牌就無從得知 A 和 B 其實是同一個人。

  不過資料媒合的工程浩大,且不管是自行開發系統,還是購買 Salesforce、Adobe 等 MarTech 廠商的產品,成本都很驚人,動輒耗資數百萬元,並不是每家公司都可以負擔得起,那還能怎麼做?

  「可以挑選兩三個效果較好的行銷管道,將資料整合起來,」薛覲說,企業可從單一系統的資料整合開始做起,就算只是把會員資料系統與 LINE 好友名單統整起來,對行銷工作來說也會大有助益。

  事實上,資料整合不只是幫助品牌更全面了解客戶而已,藉由追蹤消費者跟各廣告接觸點的互動,也能提供品牌優化行銷策略的依據;而未來隨著技術門檻下降、運算能力提升,這些資料可以發揮的效果,可能會超乎預期。

  以 55 服務過的跨境電商客戶為例,「以傳統的再行銷(retargeting)來說,我們能投放的規模其實很有限,」吳宇祥解釋,一般再行銷的方式,是透過鎖定幾個高潛力的消費者條件,例如「已經將商品加進購物車」或「加入最愛清單」等,傳送廣告訊息,希望在交易前的最後一哩推消費者一把。

  「但真的按加入購物車或喜好清單的人很有限,這樣廣告投遞的範圍就不夠廣,因為再行銷的條件是人為設定的,所以會有局限或偏差。」他說。

  他進一步解釋,消費者在實際購買前會經過很多不同動作,可能在 Facebook 上看了廣告、在 Google 搜尋了一次、進了產品頁面兩次⋯⋯各種行為最終成就了一筆訂單,但行銷人該怎麼知道這當中的哪一個接觸點發揮最大的作用?

  過去只能靠行銷人推論,但在機器學習等演算技術加持下,品牌可以將消費者購買前的所有行為納入考量,並為每一個行銷管道加以評分。

  舉例來說,都買了同一件洋裝的小華跟小美,在下單前的旅程不太一樣,小華接觸了編號 1、2、3、4、5 種廣告資訊後下單,而小美只經過編號 1、2、3、5,仍訂購了同一件商品,此時演算法就會判斷編號4影響交易的力道較小,調降該管道的分數。

  只要運算力足夠,除了行銷管道外,還可以再加入時間、內容等更多維度條件,做出不一樣的行銷規劃。也就是說,只要數據愈充足、整合地越完整,未來數據能發揮的效用,可能遠超過現在的想像,「甚至,以後連蒐集什麼樣的數據最有用,都由機器來告訴你。」吳宇祥說。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娛樂]玩了多年的撲克牌,其實背後是結合工程、歷史、設計的大學問!

  全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知道撲克牌,也都有和撲克牌打過交道,幾乎每個地方都宣稱撲克牌是自己的發明成果。中國人認為撲克牌最早起源於十二、十三世紀南宋時期傳出的中國的葉子戲(按照四季分為四種類別)。法國人則認為撲克牌是由塔羅牌演變而成,而英國人則表示自己是在所有經過認證的記錄資料中最早提到紙牌遊戲的國家。   現在,大家可能都知道怎樣玩「二十一點」或者是橋牌,但很少有人會靜下心來想一下,一副撲克牌其實是工程學、設計和歷史多方面融合而成的一個奇蹟。撲克牌不僅是一種休閒娛樂時的消遣工具,也是高額賭博和魔術技巧的練習和展示工具,不僅是一種數學概率模型,甚至有時候也會被當作貨幣或者是機密訊息的傳播媒介。   在這個過程中,撲克牌不同起源的獨特之處也展現了出來。撲克牌的名稱、顏色、標誌和設計根據不同的出處以及玩家不同的想法而發生變化。這一張張的圖形卡片不僅僅是玩具,或者是工具,他們更是展現不同習俗的一種文化印記:   有關撲克牌的誕生地一直眾說紛紜,外界也沒有達成一個確定的共識,但就像火藥、茶和瓷器這些發明一樣,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撲克牌也是起源於東方。國際撲克牌協會(IPCS)主席 Gejus Van Diggele 也表示:「學者們和歷史學家對撲克牌的確切起源存在分歧,但他們普遍認為撲克牌是由東方向西方進行擴散傳播的。」   中國唐朝時期有史料提到了一種紙牌遊戲,雖然這種遊戲更像是現在的多米諾骨牌,但專家認為這是有關紙牌最早的書面記載材料。歐洲 14 世紀末期的一些參考文獻曾提到一種「撒拉遜人(阿拉伯人的古稱)玩的遊戲」突然傳入歐洲,這表明紙牌不是來源於中國,而是來自阿拉伯半島。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是,紙牌最早是由游牧民族從印度帶來的一種能夠預測命運的卡片,為紙牌的起源打上了更為久遠的一個印記。但無論是哪一種起源,應該都是有一定的商業契機促進了紙牌在遙遠的東方與歐洲之間的傳播,與此同時印刷技術的發展也加速了紙牌跨國界的生產和傳播。   在中世紀的歐洲,紙牌遊戲多是與喝酒、賭博還有其他的一些陋習聯繫在一起。由於紙牌遊戲傳播的廣泛性,以及它給當地所帶來的破壞性,當局決定禁止紙牌遊戲。歷史學家 Michael Dummett 在他的《塔羅牌遊戲》一書中提到了巴黎的一項法令,禁止公民在工作日玩紙牌。後來,紙牌遊戲被教會視為異端邪說,傳教士也紛紛遊說,認為「...

[開發]如何讓 Unicode 圖案 (特殊符號) 在網頁上正常顯示?

展示了許多可以取代網站小圖示的 UNICODE,其優點非常顯而易見: ① 字元的傳輸量遠低於圖片的傳輸量。 ② 可以減少許多小圖示的 http 請求量。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會是,要怎麼讓網站所使用的 UNICODE 表情圖案、特殊字元,都能讓所有訪客看到呢? ⑴ 符號數量。 符號數量越多,代表字型檔案越大。目前 Unicode 各國文字的數量太多先略過,屬於圖案的部分超過一千個,持續有新圖案推出。 ⑵ 編碼為 UTF8。 1 2 3 4 5 <!-- HTML4 --> <meta http-equiv= "Content-Type" content= "text/html; charset=utf-8" > <!-- HTML5 --> <meta charset= "utf-8" > ⑶  使用方式 使用 Unicode 的話,這一切就能懶人化,先查閱 Unicode 特殊符號一覽表,找到對應的圖案,例如西洋棋黑騎士圖案,那麼在網頁想顯示的地方,直接擺上 Html 代碼: 1 &#9822; 輸入以上字元就行,但是為方便維護,建議還是將該內容直接貼上「♞」。 注意:在使用不同的字體時,渲染出來的符號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iOS 和 Android 將一些unicode字元轉換為表情符號。在您使用這些 unicode 字元之前,最好測試一下它們,確定不會出現在不同瀏覽器表現不同的情況出現。

[特攝]網友票選《最帥特攝俳優》你知道這些人氣男星都是超級戰隊英雄出身的嗎?

  網路資源還沒那麼發達的小時候,第四台能看的日本節目其實很有限,偶爾轉到忍不住停下看的特攝作品也成了接收日本文化的媒介之一。如果說拍攝泳裝寫真是日本女星的必經之路,那麼校園劇和特攝日劇應該就是大部分男星的跳板了,尤其《假面騎士》根本等同"爆紅速成班"一樣主演男星幾乎都大紅,但別忘了《超級戰隊系列》也捧紅不少線上人氣俳優。最近日本網站就請網友們從戰隊英雄出身的俳優中票選了一下覺得最帥的戰隊英雄,大家又會第一個想到誰呢?   第10位:山田裕貴(海賊戰隊豪快者)。   第9位:金子昇(百獸戰隊牙吠連者)。   第8位:白川裕二郎(忍風戰隊破裏劍者)。   第7位:中尾暢樹(動物戰隊獸王者)。   第6位:志尊淳(烈車戰隊特急者)。   第5位 永井大(未來戰隊時間連者)。   第4位:千葉雄大(天裝戰隊護星者)。   第3位:玉山鐵二(百獸戰隊牙吠連者)。   第2位:橫濱流星(烈車戰隊特急者)。   第1位:松坂桃李(侍戰隊真劍者)。   真的好多都是日劇演紅之後才驚覺他們有演過特攝作品的俳優,也更讓人想回去重看這些出道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