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經]可口可樂營收下滑、裁員 500 人!百年飲料龍頭面臨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迎戰強敵?


  近日,可口可樂公司發佈了 2020 年第四季及全年財報。根據財報顯示,公司第四季營收為 86.1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 5%;2020 年全年,可口可樂營收為 330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 11%。

  其中,氣泡飲料全年下降 4%;果汁、乳製品和植物飲料全年下降 9%;水、營養強化水和運動飲料全年下降 11%;茶飲和咖啡全年下降 17%。

  回顧去年 12 月,可口可樂公司宣佈在美國總部裁減 500 個工作職位的消息一傳出,頓時間受到大眾的關注。這次的裁員比例達到總體員工人數的 12%,預計會因此付出 3.5 億美元至 5.5 億美元的遣散費。此外,美國四個地區的經營部門數量從 17 個減少至 9 個,同期名下 200 個品牌將被取消,占其投資數量的一半。

  面對著營收下降、裁員、取消品牌等問題的可口可樂,卻又在 2 月 20 日出現在媒體報導上。根據報導,公司正在試圖透過收購快速成長的運動飲料品牌 BodyArmor 之股權,以彌補其 Powerade 與百事可樂旗下開特力的差距。

  這般舉動令人不禁想問,可口可樂到底怎麼了?在差異化競爭相當激烈的飲料市場裡,可口可樂還能繼續寫出新故事嗎?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可口可樂儼然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飲料集團,也因此成為其他玩家的頭號標的。99% 的人會認為可口可樂的競爭對手是百事可樂, 但事實上它真正需要面對的對手,是世界上所有能解渴的飲料 。

  利潤高、資金周轉快,飲料產業一直是資本關注的熱土,眾多新創企業也紛至沓來,整個產業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1903 年,百事可樂的創立打破了可口可樂一家獨大的局面,從價格、口味、海外市場搶奪戰,到如今網路背景下的行銷戰,這場紅藍之爭至今已經持續百年。中國的嶗山可樂、非常可樂以及天府可樂也曾試圖加入市場分一羹,卻以失敗告終。

  伴隨著消費者的健康意識覺醒,肥胖和健康相關問題已成為阻礙銷售成長的重要原因,並頻繁出現在可口可樂的年報中。碳酸飲料被貼上不健康的標籤,市佔率也開始逐漸下滑。人們希望能喝到健康、天然的飲品,也就是變相要求飲料企業必須不斷地推陳出新。

  咖啡、酒飲、茶飲料、果汁飲料,瞄準中國口味的海之言、小茗同學、王老吉……等,它們能夠在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逆勢成長,而加多寶、王老吉曾經以涼茶超越可口可樂成為飲料首選,這一切並非巧合。

  美團點評搜尋最高的關鍵詞中,咖啡和奶茶位居榜上。而在搜尋最多的品牌關鍵詞中,前五席中有三名均為飲料品牌,分別為星巴克、一點點、喜茶。「現調、現榨、現磨」為特徵的飲品種類也搶食了一部分碳酸飲料、瓶裝果汁、即溶咖啡等快消品市場的佔比。

  可口可樂經調查後發現,想要繼續鞏固產業地位、保住市佔率,已經無法只單靠汽水了 。

  於是乎,這家從 130 年前就開始販售「糖水」的公司將「減糖」的概念引入產品中,以應對消費者的新需求。2019 年,透過與太古可口可樂的合作,可口可樂在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共降低了 17 種產品的含糖量。陸續推出的低卡路里和零卡路里的飲料中,除了健怡可樂、零卡可樂,還有零卡雪碧和芬達。

  事實上,可口可樂對運動飲料品牌 BodyArmor 的收購舉動也不並非首見。

  2015 年,可口可樂曾以 22 億美元的價格拿下了 Monster 飲料的 16.7% 股份;2018 年,可口可樂不僅收購 Costa,還宣佈以 1,500 萬美元收購功能性飲料品牌 DirtyLemon 母公司 Iris Nova 的部分股權;2019 年 4 月,可口可樂率先推出了「Coca-ColaEnergy」,這是繼收購能量飲料魔爪 19% 的股份後,首次以自有品牌佈局該領域。

  不難看出,作為龍頭企業的可口可樂就像一個守望者,始終將新故事的可能性寄託於即飲板塊「涅槃重生」的潛力。

  即便如此,提到可口可樂,大眾仍認為它是品牌的開創者和集大成者。

  它擁有超乎想像的行銷方法,以「聖誕老人」為註冊商標、在電影裡植入廣告、長期進行訴訟促進《商標法》的確立,而明星代言也是可口可樂最先發明的品牌戰略。可口可樂擁有大批忠誠的粉絲及業界公認超強的用戶黏著度,股神巴菲特甚至作為櫻桃可樂的超級粉絲,持有 4 億股、價值超過 200 億美元的可口可樂股票,至今他仍然認為可口可樂是「品牌價值被嚴重低估的公司。」

  1885 年,美國政府禁酒令頒布;次年,可口可樂公司誕生。創辦團隊發現,利用古柯(Coca)的葉子和可拉(Kola)的果實、糖漿和水,能創造出味道極好且具有提神、減輕頭痛功效的可口可樂,公司便以此為基礎,逐漸擴大管道建設以及全球佈局。二戰時期,可口可樂為軍隊提供飲品,因而促進了可口可樂全球化佈局的進程。

  自成功開創出可樂品項後,可口可樂始終保持著產業領導者的地位,百事可樂誕生時間僅晚於可口可樂 12 年,卻一直是前者的追趕者。歸根究柢,主要能區分為產品、市場以及行銷三個層面:

  一、產品矩陣化

  從戰略定位角度看,可口可樂堅定主業,並且透過集團化戰略來實現業務邊界的擴充。根據公司的財務報表,可口可樂 100% 的營收均來自於非酒精飲料。可口可樂透過推出雪碧、芬達等品牌,在堅守碳酸飲料主業的同時,也適時把握住非碳酸飲料快速成長的趨勢,選擇在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進駐茶飲、果汁等非碳酸飲料產業。

  主業的多元化,讓可口可樂能不斷穩固產業地位的基石。在此基礎上,產品的精準定位則賦予可口可樂打造熱賣商品的能力,形成層次鮮明的多品牌矩陣,從人群、口味、檔次等多個角度細分,實現目標群眾最大限度的覆蓋。

  二、市場全球化

  全球化的拓張,也是其締造飲料帝國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可樂在海外地區的市場空間巨大;另一方面,可口可樂的成長速度遠高於海外大多數地區的產業,而可口可樂的市佔率有著大幅度的上升空間,因此全球化便成為可口可樂發展的重要推手。

  可口可樂擅於透過「強強聯合」共同推動產品發展,合作企業既有麥當勞、雀巢、P&G、迪士尼等知名國際企業,也有聯想等科技公司。可口可樂在與先進企業聯盟的過程中,不斷更新業務的運行結構與模式,探索新的市場機會並進入高成長的市場。

  三、行銷策略化

  可口可樂經過多年的市場經驗和領悟濃縮經營哲學的 3A 策略:買得到(Available)、買得起(Affordable)、樂得買(Acceptable);人才本土化的銷售策略;以公益活動與消費者溝通的社會公益策略;構思巧妙的廣告策略……等等。

  可口可樂不僅深諳因地制宜的打法,具體到各個區域的行銷策略,同時保持著先進的行銷理念。它迅速、準確地掌握時事熱點,且善於利用媒體進行宣傳,在整合行銷的傳播手段上,可口可樂十分重視多元化的宣傳管道:廣播、電視、網路、平面媒體和現場,多位一體地將活動的訊息鋪散。

  伴隨這樣的發展路徑,可口可樂站到了飲料界的聚光燈下。作為歷史上最著名的飲料之一,對可口可樂的追根溯源,完全無法繞過它所締造的神話。而在新興競爭對手崛起和商業模式變化等諸多壓力下,可口可樂似乎也正在試圖賦予「神話」新的含義。

  可口可樂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 James Quincey 說:「營運模式的調整將改變行銷方式,並使我們的執行力更貼近客戶和消費者,以推動更強勁的成長。與此同時,我們將合力發展那些強大的品牌,推行創新的策略。在推進這些變革的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優化組織的架構,包括對團隊結構的重要調整。」

  這是可口可樂公司近期採取的激進式戰略,包括優化產品群組、創新策略、提升市場有效性及效率,以及增強系統協作和優化組織架構。與此同時,可口可樂將品項組合劃分為五大全球品項。

  現下,疫情仍持續對全球供給、需求造成影響,可口可樂的產業鏈與供應鏈也正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 重組 」也被外界視為在未來數年內應對上述問題的有效措施。

  可口可樂目前一共擁有 4,000 多種在全球銷售的產品,儘管如此,碳酸飲料依然佔據可口可樂近四分之三的銷售額。這些年,可口可樂在進行多方面的嘗試,出售裝瓶業務、順應數位化的趨勢、持續拓展品項……但或許對可口可樂來說,並不存在「最好」的產品,只有「最合適」的產品。

  參照日本市場的成功經驗,日本可口可樂作為該集團發展最快且具創新精神的區域公司,似乎擁有「能夠持續創造出熱賣產品」的魔法。

  根據官方數據,日本可口可樂每年新推出的單品(SKU)近 100 個,其中部分是全新的創意,另一些則是新口味和早期經典的重新應用。日本的飲料市場已經飽和,消費者也早已培養出對產品力本身的關注習慣。因此,緊抓住消費者的需求並持續對產品進行改進,便是日本可口可樂的核心驅動力。

  例如,日本消費者對含糖量十分在意,因此有 62% 的日本可口可樂單品是低糖或無糖的,而這些飲料更是佔日本地區總出貨量的 92%。

  處於經濟成長階段的發展中國家,對碳酸飲料等甜味飲料仍有一定需求,可口可樂還能採取以碳酸為主的銷售方式;但在發達國家,遠離碳酸、糖的趨勢逐步興起,必須對當地市場深入研究並推出一系列產品組合來適應新的變化。

  日本可口可樂一方面以「當地語系化的產品群組」衝破困局,另一方面則透過持續尋找併購和自行研發的契機,進而贏得消費者的認可。

  然而,可口可樂要做的正是從挖掘需求的變化開始,重新打磨產品、進行品牌組合,在成熟度增高的消費土壤中培養出新的價值,最終形成新的方法甚至戰略。

  即便品牌的力量再強,也只能作為容器。

  世界上不會有永遠不洩氣的可樂,但無論是注入新的二氧化碳,還是做成可樂雞翅,都要持續地進行研發和堅持差異化的進程。當跳脫出原有產品的空間束縛時,可口可樂或許就能擁有歷久彌新的力量。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娛樂]玩了多年的撲克牌,其實背後是結合工程、歷史、設計的大學問!

  全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知道撲克牌,也都有和撲克牌打過交道,幾乎每個地方都宣稱撲克牌是自己的發明成果。中國人認為撲克牌最早起源於十二、十三世紀南宋時期傳出的中國的葉子戲(按照四季分為四種類別)。法國人則認為撲克牌是由塔羅牌演變而成,而英國人則表示自己是在所有經過認證的記錄資料中最早提到紙牌遊戲的國家。   現在,大家可能都知道怎樣玩「二十一點」或者是橋牌,但很少有人會靜下心來想一下,一副撲克牌其實是工程學、設計和歷史多方面融合而成的一個奇蹟。撲克牌不僅是一種休閒娛樂時的消遣工具,也是高額賭博和魔術技巧的練習和展示工具,不僅是一種數學概率模型,甚至有時候也會被當作貨幣或者是機密訊息的傳播媒介。   在這個過程中,撲克牌不同起源的獨特之處也展現了出來。撲克牌的名稱、顏色、標誌和設計根據不同的出處以及玩家不同的想法而發生變化。這一張張的圖形卡片不僅僅是玩具,或者是工具,他們更是展現不同習俗的一種文化印記:   有關撲克牌的誕生地一直眾說紛紜,外界也沒有達成一個確定的共識,但就像火藥、茶和瓷器這些發明一樣,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撲克牌也是起源於東方。國際撲克牌協會(IPCS)主席 Gejus Van Diggele 也表示:「學者們和歷史學家對撲克牌的確切起源存在分歧,但他們普遍認為撲克牌是由東方向西方進行擴散傳播的。」   中國唐朝時期有史料提到了一種紙牌遊戲,雖然這種遊戲更像是現在的多米諾骨牌,但專家認為這是有關紙牌最早的書面記載材料。歐洲 14 世紀末期的一些參考文獻曾提到一種「撒拉遜人(阿拉伯人的古稱)玩的遊戲」突然傳入歐洲,這表明紙牌不是來源於中國,而是來自阿拉伯半島。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是,紙牌最早是由游牧民族從印度帶來的一種能夠預測命運的卡片,為紙牌的起源打上了更為久遠的一個印記。但無論是哪一種起源,應該都是有一定的商業契機促進了紙牌在遙遠的東方與歐洲之間的傳播,與此同時印刷技術的發展也加速了紙牌跨國界的生產和傳播。   在中世紀的歐洲,紙牌遊戲多是與喝酒、賭博還有其他的一些陋習聯繫在一起。由於紙牌遊戲傳播的廣泛性,以及它給當地所帶來的破壞性,當局決定禁止紙牌遊戲。歷史學家 Michael Dummett 在他的《塔羅牌遊戲》一書中提到了巴黎的一項法令,禁止公民在工作日玩紙牌。後來,紙牌遊戲被教會視為異端邪說,傳教士也紛紛遊說,認為「...

[動畫]《航海王》女帝實力多強?一腳把自己從七武海最末,踢進了前三。

  《航海王》中的海賊女帝波雅漢庫克,集實力、美貌與地位為一身的強大女人,前海軍元帥戰國有一句話評價女帝,戰國說「那個女人很強!」   這句話是在頂上戰爭之前,海軍強制召集七武海,女帝終於響應召集的時候,手下傳回總部戰國知道消息後的評價。讓海軍元帥松一口氣,認為是一個很大的援軍或者說戰力,給出這麼高的評價,足以證明女帝的實力!   女帝在頂上戰爭中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全程摸魚,抽空就幫路飛……   可是各種特別篇卻無限削弱女帝的實力,女帝在特別篇中的實力可能懸賞都過不了億,單純就是賣賣肉,襯托襯托路飛,讓路飛英雄救美。   特別篇「最強的賞金獵人西德爾」女帝第一集的魅力值和實力都被無限削弱,特別是特別篇的第一集,堂堂七武海竟然淪落到無數次四次落入險境,被路飛搭救,對面只是一幫背著水槍的雜兵,也能抗拒女帝全果的魅力……   本身女帝身為女子之身,也沒有對戰過同等級的強者,再加上特別篇還要拉出來賣肉吸引人氣,所以自然而然很多人就會先入為主的有女帝七武海最弱的想法!   最新劇場版狂熱行動,終於讓女帝火力全開了一次,這才讓觀眾見識到了女帝展現出完整實力有多強……   三番五次的看到路飛被巴雷特打飛,女帝再也忍不了,變身護夫狂魔,實力毫無保留的全開。   而女帝的一腳,成為了影片的亮點,女帝的一腳飛踢,蹬得全身覆蓋了武裝色霸氣龐大身軀的巴雷特殘渣橫飛……   從畫面效果也能看出這一腳威力有多恐怖,如此龐大的巴雷特仿佛被火車撞了一樣。   可惜巴雷特的武裝色霸氣實在太過強大,女帝不能破防,如果沒有武裝色的話,女帝肯定能把巴雷特攔腰踢斷……公公卡普拿山峰練拳法,孫媳婦漢庫克可以拿山峰練腿功。   女帝的實力可以說沒有短板,九蛇的霸氣本就先進,女帝的體術又這麼強大,再配合上與女帝相輔相成的果實能力,你以為女帝是個依靠果實能力的魅惑法師……?其實女帝是個喜歡用體術近戰的暴力分子!   女帝的這一腳,把自己從原本人以為的七武海最末,踢到了七武海靠前的地位。七武海中鷹眼大熊是毫無爭議的前二,這個第三是明哥,還是甚平亦或是女帝,都有可能,誰也排不出來,個人還是覺得女帝可以爭一爭這個第三。至少女帝實力可以排在七武海中上遊了。

[動畫]《一拳超人》第三季動畫的埼玉英雄視覺圖、特報影片、製作團隊和聲優情報公開。

  以 ONE 與村田雄介所創作的超級英雄題材動作漫畫《一拳超人》為原作,第三季電視動畫公開了主角埼玉視覺圖、特報宣傳影片、製作團隊和聲優陣容等情報。   《一拳超人》電視動畫第一季由 MADHOUSE 製作,於 2015 年 10 月開播;第二季改由 J.C.STAFF 製作,於 2019 年 4 月開播。2022 年 8 月宣布動畫第三季製作消息。目前已知第三季店是動畫將與第二季同樣由 J.C.STAFF 擔綱製作。   由 ONE 擔任原作、村田雄介負責作畫的漫畫作品《一拳超人》,描述就職過程中找不到出路的主角「埼玉」,遭遇到要奪走一位少年生命的螃蟹異變人後,回憶起年少年時「想要成為英雄」的想法,於是奮起戰鬥並救下了少年。重拾對於成為英雄的志向後,埼玉苦練了三年、以掉光所有頭髮為代價,化身成毫無弱點的超級英雄,只需一拳便能輕鬆地擊敗怪獸。之後他與弟子傑諾斯一起加入了英雄協會,開始了與眾多英雄對抗各種怪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