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職場]提早上門的霉運才是幸運。


  以前在日本擁有高度經濟成長的時代,幾乎沒有所謂的重大挫折。每個人都得到相對的成就,擁有所謂的成功。

  站在當事人的立場來看,可能覺得每一天都面對著許多壓力,被嚴苛的標準所逼,承受來自上司的強力壓迫。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這些都算不上什麼大不了的壓力。沒有人因此失去生命或財產,頂多只是被降職而已。從這個觀點來看,以前的日本是一個就算沒有抗壓力,也可以想辦法存活下去的社會。

  可是,現在的日本不一樣。不論置身於何處,總是要冒著遭受挫折的風險。沒有人知道十年後這家公司還在不在,就算存活下來也可能面臨裁員的可能。自己或家人可能會生大病、遭遇意外。

  沒有什麼事情是非常明確的,不管你身在何處,做什麼事情,經歷挫折的機率都很高。尤其以年輕人來說,除非是非常好運的人,否則每個人幾乎都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經歷挫折吧?

  最致命的是四十五歲之後到五十歲時,面臨了重大的變故。這個年齡層的人都已經結婚,孩子開始長大,也還有一大筆房貸要支付。另外還得想辦法擠出孩子的學費。在這段無法輕易承受改變的時期,若還遭受重大的變故,那就是雪上加霜了。

  如果是天生抗壓力很強的人,即使面對這樣的狀況,或許仍然可以勇敢克服吧?基於不能讓一家人露宿街頭的責任感使然,或許還會激發出幹勁。

  可是,以前鮮少有挫折經驗的人就沒有能力承受壓力了。面對重大的變故,內心也許會感到沮喪挫敗。光是想到要如何維持現在的生活,腦袋就會陷入恐慌當中。

  這麼看來,趁年輕的時候體驗重大的變故是比較理想的。寧可說,年輕的時候遭遇過大變故的,反倒是比較幸運的人。在習慣壓力之餘,抗壓力就會變強,最後就算身處於強大的壓力之下,也就不會覺得壓力有那麼大了。

  你可以大膽自己製造變故,也可以主動跳進變故的漩渦當中。你可以主動承接可能會承受重大壓力的工作,也可以投入可能不好相處的前輩集團當中,大力揮灑一番。

  此外,在漫長的人生中可能會發生類似的不幸事故的前提下,我們應該事先考慮到恰當的準備工作。考量的不只是財務方面,也包括讓家人在心理方面做好準備。

  說起來,提早體驗不幸的事情,反而更可以做好事前的準備。如此一來,抗挫折力、抗壓力應該都可以提升到相當高的層級。挫折所帶來的壓力會讓自己感到後悔和沮喪,最嚴重的情況就是把家人或同伴也捲進來,讓自己和他們之間,處於左右為難的狀態。

  某個有名的大經營者,在成功讓自己創立的公司成為上市公司之後,仍然住在年輕時,以太太的名義建蓋的房子裡面。他的想法可能是,如果要過普通生活的話,那樣的房子就綽綽有餘了。萬一有變故時,只要能夠守住那種平凡而正常的生活,就可以避免讓自己感到手忙腳亂,他的心思好像往奇怪的方向偏移。然而這個人所創立的公司,在極端嚴峻的經營環境中,許多競爭企業紛紛遭到淘汰或破產之際,還能夠乘風破浪,至今依然生意興隆。

  你可以大膽自己製造變故,也可以主動跳進變故的漩渦當中。你可以主動承接可能會承受重大壓力的工作,也可以投入可能不好相處的前輩集團當中,大力揮灑一番。

  以這種方式,趁早經歷大格局的變故,強化自己的抗壓力。如此一來,到了四、五十歲之後,就算遭逢變故,也可以想辦法克服,以後變故也很難攻擊你。

  今後的年輕人,不管是好是壞,都只能以人生勢必會有戲劇化過程為前提來考量事情。最好要有心理準備,發生不幸事故的機率相當高。更何況今後的時代,就算到自己認為安全的場所,如公家機關就業,誰也無法預料,在漫長的人生當中,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故。

  與其用小聰明去計算自己的生涯、年收入多寡,不如趁年輕時,學會承受不幸事故的方法,以想要愉快度過人生的角度來看,這反而是比較有意義的技巧。

  擁有比較多挫折的人生是幸還是不幸?這不是重點所在。在某個地方遭遇風險、障礙,可能是一齣戲,也是一個機會。如果你認為反覆經歷不幸和變故,可以讓人生變得更有趣的話,那麼,多挫折的人生堪稱是幸福的人生,是那種不管有再多的不幸,都能與之妥協,得到令人安心的人生。

  這種性質的幸福,和高度經濟成長時代上班族的幸福相比,恐怕是有所差異的吧?當時只要不斷往上爬就可以得到許多自己想要的東西。說這是幸福也行,但是,當時的人很難有其他的選擇。就這個觀點來看,他們的人生是沒有廣度和自由的,現代人所處的環境比較不穩定,但是相對的,卻可以隨時跳脫現有的軌道,這也是一種幸福的人生。

  另一方面,年紀愈大就愈難培養抗壓力。一來習慣嚴苛環境的能力會下降,又因為背負著各種不同的責任,所以壓力也就相對變大。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趁年輕的時候就習慣這些事物。年事已高的中高年齡層,以及沒有自信的人,與其沒頭沒腦就跳進巨大的變故漩渦當中,不如慢慢習慣壓力比較好。現在起步也還不遲,建議你開始參與身邊那些看似會帶來霉運的工作或狀況。

  無論如何,突然讓自己身處在太過沉重的壓力當中,這樣不但找不出解決的方法,而且容易陷入恐慌狀態。此時如果改變應對的態度,或許就可以培養出強大的抗壓力,但是,愈是一絲不苟的人就愈做不到這一點,因為他無法接受自己的改變,以至於無法自行找到出口,結果就沒有宣洩壓力的管道。

  如果在找不到出口的情況下,又持續暴露於巨大的壓力底下,最後就會產生心理上的疾病。在沒有培養出抗壓力的情況下又生病,那實在是太不划算了。愈是不習慣這種事情的人,或者是正經八百的人,就愈需要慢慢一點一滴強化自己的抗壓力。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動畫]《航海王》女帝實力多強?一腳把自己從七武海最末,踢進了前三。

  《航海王》中的海賊女帝波雅漢庫克,集實力、美貌與地位為一身的強大女人,前海軍元帥戰國有一句話評價女帝,戰國說「那個女人很強!」   這句話是在頂上戰爭之前,海軍強制召集七武海,女帝終於響應召集的時候,手下傳回總部戰國知道消息後的評價。讓海軍元帥松一口氣,認為是一個很大的援軍或者說戰力,給出這麼高的評價,足以證明女帝的實力!   女帝在頂上戰爭中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全程摸魚,抽空就幫路飛……   可是各種特別篇卻無限削弱女帝的實力,女帝在特別篇中的實力可能懸賞都過不了億,單純就是賣賣肉,襯托襯托路飛,讓路飛英雄救美。   特別篇「最強的賞金獵人西德爾」女帝第一集的魅力值和實力都被無限削弱,特別是特別篇的第一集,堂堂七武海竟然淪落到無數次四次落入險境,被路飛搭救,對面只是一幫背著水槍的雜兵,也能抗拒女帝全果的魅力……   本身女帝身為女子之身,也沒有對戰過同等級的強者,再加上特別篇還要拉出來賣肉吸引人氣,所以自然而然很多人就會先入為主的有女帝七武海最弱的想法!   最新劇場版狂熱行動,終於讓女帝火力全開了一次,這才讓觀眾見識到了女帝展現出完整實力有多強……   三番五次的看到路飛被巴雷特打飛,女帝再也忍不了,變身護夫狂魔,實力毫無保留的全開。   而女帝的一腳,成為了影片的亮點,女帝的一腳飛踢,蹬得全身覆蓋了武裝色霸氣龐大身軀的巴雷特殘渣橫飛……   從畫面效果也能看出這一腳威力有多恐怖,如此龐大的巴雷特仿佛被火車撞了一樣。   可惜巴雷特的武裝色霸氣實在太過強大,女帝不能破防,如果沒有武裝色的話,女帝肯定能把巴雷特攔腰踢斷……公公卡普拿山峰練拳法,孫媳婦漢庫克可以拿山峰練腿功。   女帝的實力可以說沒有短板,九蛇的霸氣本就先進,女帝的體術又這麼強大,再配合上與女帝相輔相成的果實能力,你以為女帝是個依靠果實能力的魅惑法師……?其實女帝是個喜歡用體術近戰的暴力分子!   女帝的這一腳,把自己從原本人以為的七武海最末,踢到了七武海靠前的地位。七武海中鷹眼大熊是毫無爭議的前二,這個第三是明哥,還是甚平亦或是女帝,都有可能,誰也排不出來,個人還是覺得女帝可以爭一爭這個第三。至少女帝實力可以排在七武海中上遊了。

[財經]仁寶大力押寶醫療「賣一台、賺一台」!繼續拚非 PC:目標營收破 6 成

  仁寶電腦於 1 日舉行法說會,2023 年全年度營收為新台幣 9467.15 億元、年減 12%,主要受到 PC 出貨量下降的影響。仁寶總經理翁宗斌表示,上半年因為景氣影響,PC 產業較去年同期下滑,但下半年可以期待 AI PC 的新應用帶動整體 PC 成長,仁寶也預計在今年 6 月出貨 AI PC 相關產品。   仁寶 PC 去年的出貨量為 3,400 萬台,比前一年 3,900 萬台少了 13%,但符合先前提供的全年度的展望。PC 的營收貢獻是 69%、非 PC 是 31%,全年毛利率都較前一年度增加,主要原因為產品組合的持續改善和效率提升。   「今年重點放在產品的獲利毛利率以及轉型:車電、伺服器以及醫療的新產品轉型來提高獲利。 未來希望在 3 年內把 PC 占比降到 40%、非 PC 是 60%。 」翁宗斌說。   關於伺服器和車電市場的發展預估,翁宗斌表示,伺服器營收每年都有 30~40% 的成長,而 AI 伺服器比重相對去年會更高,客戶需求量至少會超過 2 成,「NVIDIA 的架構除了 GPU 之外,也有推出 AI 伺服器,而仁寶也有參與 AI 伺服器需求供應。」   另外在非 PC 新產品的毛利率貢獻中,醫療相關產品的毛利率相對高,「幾乎是賣一台、賺一台」,翁宗斌說。此外,仁寶於 2 月底參與巴塞隆納移動通訊展(MWC),展出衛星物聯網解決方案,主要以地端的接收站為主進行技術開發。   針對全球設廠的布局, 仁寶主要製造基地還是在中國,產能約在 70~80% ,會配合客戶的需求評估在不同的地區設廠。也因此,數位化和自動化管理系統非常重要,可以解決在不同國家需要適應當地文化的問題。   而伺服器的生產於泰國、越南和中國都有製造,外傳戴爾也有計畫去泰國設廠,法人詢問是否仁寶也會跟進,翁宗斌則回應,「看戴爾願意給我們多少單,我們就多幫它生產。」

[娛樂]玩了多年的撲克牌,其實背後是結合工程、歷史、設計的大學問!

  全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知道撲克牌,也都有和撲克牌打過交道,幾乎每個地方都宣稱撲克牌是自己的發明成果。中國人認為撲克牌最早起源於十二、十三世紀南宋時期傳出的中國的葉子戲(按照四季分為四種類別)。法國人則認為撲克牌是由塔羅牌演變而成,而英國人則表示自己是在所有經過認證的記錄資料中最早提到紙牌遊戲的國家。   現在,大家可能都知道怎樣玩「二十一點」或者是橋牌,但很少有人會靜下心來想一下,一副撲克牌其實是工程學、設計和歷史多方面融合而成的一個奇蹟。撲克牌不僅是一種休閒娛樂時的消遣工具,也是高額賭博和魔術技巧的練習和展示工具,不僅是一種數學概率模型,甚至有時候也會被當作貨幣或者是機密訊息的傳播媒介。   在這個過程中,撲克牌不同起源的獨特之處也展現了出來。撲克牌的名稱、顏色、標誌和設計根據不同的出處以及玩家不同的想法而發生變化。這一張張的圖形卡片不僅僅是玩具,或者是工具,他們更是展現不同習俗的一種文化印記:   有關撲克牌的誕生地一直眾說紛紜,外界也沒有達成一個確定的共識,但就像火藥、茶和瓷器這些發明一樣,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撲克牌也是起源於東方。國際撲克牌協會(IPCS)主席 Gejus Van Diggele 也表示:「學者們和歷史學家對撲克牌的確切起源存在分歧,但他們普遍認為撲克牌是由東方向西方進行擴散傳播的。」   中國唐朝時期有史料提到了一種紙牌遊戲,雖然這種遊戲更像是現在的多米諾骨牌,但專家認為這是有關紙牌最早的書面記載材料。歐洲 14 世紀末期的一些參考文獻曾提到一種「撒拉遜人(阿拉伯人的古稱)玩的遊戲」突然傳入歐洲,這表明紙牌不是來源於中國,而是來自阿拉伯半島。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是,紙牌最早是由游牧民族從印度帶來的一種能夠預測命運的卡片,為紙牌的起源打上了更為久遠的一個印記。但無論是哪一種起源,應該都是有一定的商業契機促進了紙牌在遙遠的東方與歐洲之間的傳播,與此同時印刷技術的發展也加速了紙牌跨國界的生產和傳播。   在中世紀的歐洲,紙牌遊戲多是與喝酒、賭博還有其他的一些陋習聯繫在一起。由於紙牌遊戲傳播的廣泛性,以及它給當地所帶來的破壞性,當局決定禁止紙牌遊戲。歷史學家 Michael Dummett 在他的《塔羅牌遊戲》一書中提到了巴黎的一項法令,禁止公民在工作日玩紙牌。後來,紙牌遊戲被教會視為異端邪說,傳教士也紛紛遊說,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