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6的文章

[科技]手機用一下就沒電?因為充電時你也犯了這 4 大錯誤!

   深怕手機沒電,所以就讓手機無時無刻都在充電?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為當手機電池已經充到 100% 了,手機會自動啟動「細流充電」(Trickle Charge),就是用較小的電流去充電的意思,這樣會讓電池保持在高壓的狀態,久而久之則會消耗鋰電池的壽命。    國外 Battery University 網站建議,當手機充飽電之後,就該把充電器拔掉;有點像是在高壓運動之後把肌肉放鬆的概念;人若持續數小時的高壓運動,最終一定會彈性疲乏,對電池來說也是相同道理。    Battery University 網站指出,其實手機的鋰電池不需要充電衝到飽,這樣反而會讓高壓傷害電池,並且耗損電池的壽命。那該如何做呢?其實只要在需要時充電就好了,也不需要完全充到 100%。另外,盡量也不要將手機用到完全沒電再充電,因為現在手機搭載的鋰離子電池,已經沒有老式鎳鎘(NiCd)電池的記憶效應,倘若放到完全沒電才充電,反倒會傷害鋰離子電池內部的化學活性(現在新款的智慧型手機也不會將電池耗電才關機,到安全界線就會啟動保護措施關機了)    其實最好的做法,是將手機在一天之內陸陸續續地充電,而不是用到幾乎沒電時再一次充飽。Battery University 指出,手機電量每減少 10% 就充一次電是最好的。不過這樣的方式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不是很方便,畢竟不會有人無時無刻盯著手機看,身邊也不會隨時都有插座可充電。    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一天之中,能幫手機充電時就充一下,充到一定程度之後再拔掉,這樣對手機電池才是最好的方式。    不要讓手機發高燒!若是因為過度使用而造成手機常常發燙,這就要小心了!因為高溫對於電池壽命影響相當大;若發現充電中手機變燙,就應該快快把充電器拔除,並暫停使用且把螢幕關掉;如果你用的是 iPhone,則可以選擇開啟低耗電模式,將有助於手機降溫。另外,也請不要將手機放在太陽直射的地方,很可能會造成鋰電池過熱,甚至有起火的可能。

[國際]美國海關新規:入境前先填上社交媒體帳號!

   根據外國 媒體 報導,美國政府官員周四確認,自本周二開始當境外人員持旅遊簽證進入美國時所填寫的入境單上將新增一個選填的項目,這一項目包括一個下拉列表其中可以填寫遊客的 Facebook、Google+、Instagram、LinkedIn 及 Youtube 帳號。    這個新的政策是政府為了識別和發現與 ISIS 有關的恐怖組織成員入境的又一個奴隸。政府在去年夏天開始首次有了這樣的想法,但一直以來這一政策遭遇到的批評聲音不斷。以 Facebook、Google 和 Twitter 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和部分大眾都反對這一舉措,因為這個舉措有可能威脅到言論自由,並給外國人帶來新的隱私和安全風險。    美國海關和邊檢發言人說,征服於 12 月 19 日批准了這表單的使用,這一政策主要是為了「識別潛在的威脅」。以前,該機構表示不會禁止未提供社交網站帳號的遊客進入美國。但 Access Now 的高級法務經理 Nathan White 將這一行為視為對人權的威脅。    「雖然遊客在原則上是自願選擇交出這些信息的,但是美國的入境進程是令人困惑的,大多數遊客都會將入境卡完全填滿而不是冒著被邊檢官員嘲笑、阻攔甚至禁止入境的風險將那些選填部分留空。」

[職場]提早上門的霉運才是幸運。

   以前在日本擁有高度經濟成長的時代,幾乎沒有所謂的重大挫折。每個人都得到相對的成就,擁有所謂的成功。    站在當事人的立場來看,可能覺得每一天都面對著許多壓力,被嚴苛的標準所逼,承受來自上司的強力壓迫。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這些都算不上什麼大不了的壓力。沒有人因此失去生命或財產,頂多只是被降職而已。從這個觀點來看,以前的日本是一個就算沒有抗壓力,也可以想辦法存活下去的社會。    可是,現在的日本不一樣。不論置身於何處,總是要冒著遭受挫折的風險。沒有人知道十年後這家公司還在不在,就算存活下來也可能面臨裁員的可能。自己或家人可能會生大病、遭遇意外。    沒有什麼事情是非常明確的,不管你身在何處,做什麼事情,經歷挫折的機率都很高。尤其以年輕人來說,除非是非常好運的人,否則每個人幾乎都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經歷挫折吧?    最致命的是四十五歲之後到五十歲時,面臨了重大的變故。這個年齡層的人都已經結婚,孩子開始長大,也還有一大筆房貸要支付。另外還得想辦法擠出孩子的學費。在這段無法輕易承受改變的時期,若還遭受重大的變故,那就是雪上加霜了。    如果是天生抗壓力很強的人,即使面對這樣的狀況,或許仍然可以勇敢克服吧?基於不能讓一家人露宿街頭的責任感使然,或許還會激發出幹勁。    可是,以前鮮少有挫折經驗的人就沒有能力承受壓力了。面對重大的變故,內心也許會感到沮喪挫敗。光是想到要如何維持現在的生活,腦袋就會陷入恐慌當中。    這麼看來,趁年輕的時候體驗重大的變故是比較理想的。寧可說,年輕的時候遭遇過大變故的,反倒是比較幸運的人。在習慣壓力之餘,抗壓力就會變強,最後就算身處於強大的壓力之下,也就不會覺得壓力有那麼大了。    你可以大膽自己製造變故,也可以主動跳進變故的漩渦當中。你可以主動承接可能會承受重大壓力的工作,也可以投入可能不好相處的前輩集團當中,大力揮灑一番。    此外,在漫長的人生中可能會發生類似的不幸事故的前提下,我們應該事先考慮到恰當的準備工作。考量的不只是財務方面,也包括讓家人在心理方面做好準備。    說起來,提早體驗不幸的事情,反而更可以做好事前的準備。如此一來,抗挫折力、抗壓力應該都可以提升到相當高的層級。挫折所帶來的壓力會讓自己感到後悔和沮喪,最嚴重的情況就是把家人或同伴也捲進來,讓自己和他們之間,處...

[生活]混搭94潮!資訊月驚見微軟 X 乖乖。

   國內科技盛事資訊月開跑,台灣微軟今年推出趣味驚喜,Office 365與「乖乖」異業合作,推出「Office 365 X 孔雀香酥脆 如魚得水聯名包」!資訊月期間到指定攤位,就可免費獲得獨家限量包裝的聯名款孔雀香酥脆,只送不賣;此外,掃描包裝上的QR Code,可享Office 365試用一個月。    台灣微軟消費通路事業群總經理吳勝雄表示,對雙方來說,這次合作都是第一次跨界的嘗試,希望可以透過這種創意、有趣的方式,替雙方產品推廣增值,在消費者購買新電腦、拿好康的同時,送上一包「Office 365 X 孔雀香酥脆 如魚得水聯名包」,提醒消費者確認購買的新電腦是否有內建Office,也可以透過包裝的QR Code體驗Office 365一個月的試用,盼經由小零嘴創造雙贏的推廣效益。    乖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明表示,與微軟合作是希望打破傳統DM形式,透過孔雀香酥脆「魚型」餅體的特色,呼籲消費者「升級到Office365 工作學業如魚得水」,突破以往的全新行銷模式與品牌加乘,消費者拿到的不僅是DM,也是能夠打開來吃的零嘴,希望帶給消費者不同的消費體驗。

[職場]辦公桌放盆栽,能改善你的工作效率嗎?

   不少人的辦公環境可能光線昏暗、令人鬱悶甚至功能不良,通風不良的環境和不新鮮的空氣可能扼殺創意和動力,削弱員工的績效表現,甚至危害健康。    現在職場設計因而開始流行「自然風」,也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帶有植物、光線、色彩和形狀等自然要素的工作場所,對於企業和員工都有顯而意見、可具體化的好處。     這些正面效果包括員工的幸福度、創意、增加工作產能、減少缺勤、減少人事流動、增加獲利以及對人才的吸引力。     這是基於人與其他生物之間固有的連繫,因為我們人類本能性地會想親近大自然以及其他生命。     蘭開斯特大學組織心理學教授庫柏說:「人們就是不喜歡沒有植物、沒有風景、沒有自然光建築物的螢光燈。」     庫柏2015年進行一項研究,調查16國7600員工的工作環境,發現就算只在辦公室做一點點親近自然的改變,也會有極大效果。     根據人類空間全球報告(Human Spaces Global Report)受訪者回報,在有自然要素的工作環境裡,員工的幸福度增加15%,生產力提高6%,創意提升15%  有1/3受訪者說,辦公室的設計關係到他們在這家公司工作的意願。即便如此,仍有58%受訪者的工作環境沒有活植物,47%沒有自然光。     更早之前,卡地夫大學2014年研究也證明,辦公室的植物會讓員工更開心、更有生產力,但專家指出我們還需要進行更多相關研究。美國環境顧問戰略規劃公司Terrapin Bright Green創業夥伴布朗寧說,目前研究深度還不夠,希望有更多環境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和內分泌學者參與對話。     事實上,科學證實暴露在自然光和有綠意的空間裡,與更好的身心健康之間有正相關。巴塞隆納1項2015年研究證實,置身綠意之中,可以增加小學學童的認知功能發展,特別是學校。     史丹佛大學2015年研究也證實,在公園漫步可以幫助都市人停止反芻負面思考,進而降低抑鬱和其他心理疾病的風險。所以,你可以試著在桌上添一盆盆栽,或是移動到窗戶附近工作。     毫不意外,許多科技公司認識到工作環境對員工幸福和產能的重要性,因此在設計辦公室時大量參考相關設計。舉例來說,亞馬遜在西雅圖打造中的「未來生物圈」,裡面就...

[科技]聊天機器人崛起,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將是對話式商務。

   「你是真 人嗎?」、「我是一個聊天機器人,並為此感到驕傲,沒有任何小木偶情結(Pinocchio Complex)。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嗎?」面對提問,eBay建置在Facebook Messenger上的聊天機器人幽默回應,還不忘問你要不要看看其他商品。這時,只要輸入關鍵字或是傳一張圖片過去,再告訴它預算範圍,它就能推薦類似商品給你。類似這樣的聊天機器人應用正在各行各業萌芽,然而,什麼是聊天機器人呢?    聊天機器人是指可以透過文字、聲音或圖片和使用者對話的電腦程式。它的興起,主要是建立在即時通訊軟體蓬勃發展的基礎之上。相較於社交軟體成長趨緩的態勢,即時通訊軟體的使用頻率更高、親密度更強,眼看已成為使用者不可或缺的生活必備品。    以Facebook來說,旗下兩款即時通訊服務Facebook Messenger和WhatsApp月活躍用戶分別都已超過10億。另外,微信的月活躍用戶也達8.46億人。根據研調公司Technavio估計,全球即時通訊軟體市場規模將在兩年後達到120億美元。現在,通訊軟體儼然已經成為新的平台。    因此,今年開始,各大巨頭和通訊軟體廠商紛紛跳入聊天機器人領域。3月,微軟執行長薩提亞.納德拉在Build大會上宣示「對話即平台」概念。4月,Facebook發表Bot Engine,到目前為止已經開發超過3萬個聊天機器人,不久後更進一步開放支付功能。同月,LINE向全球1萬名開發者開放申請Bot API試用帳號。    另外,全球擁有2.75億註冊用戶、廣受年輕族群喜愛的 Kik 也發表了聊天機器人商店。Kik創辦人泰德.立芬斯頓表示:「聊天平台將是新世代的作業系統,聊天程式就像新的瀏覽器,而聊天機器人就是新的網站。」10月,早已提供聊天機器人服務的Slack也宣布和IBM合作,雙方將基於IBM Watson人工智慧技術開發聊天機器人,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雖然大多數台灣企業對於聊天機器人還處於觀望態度,但是從這股趨勢來看,到了明年,聊天機器人只會越來越普及。    具體來說,聊天機器人能做到什麼?工研院產業分析師崔聖如指出,聊天機器人的服務相當全面,如果應用在商務,除了可以做到了解消費者喜好和商品型態,進而自動推薦商品,促成消費者在平台或網站下單。當然,售後的退換貨問答也能完成。對商家而言,則有協助促銷、搜尋...

[職場]Google 面試問題,連前任 CEO 也傻眼。

   科技 業龍頭Google的面試過去以考題「超有創意」聞名,想像一下考官在面試時問你:「如果用高爾夫球塞滿一台校車,需要多少顆球呢?」,或是「美國一年製造了幾台吸塵器?」,這類腦筋急轉彎的問題讓人很難回答,甚至連Alphabet執行董事、曾任Google執行長的Eric Schmidt一時間也答不出來!    外媒Business Insider曾彙整了Google各種讓人「傻眼」的面試問題,有些題目像是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比如詢問來應徵軟體工程師的人,「下水道的孔蓋為什麼是圓的?」、「全美國到底有多少加油站?」,又或者是「全世界的鋼琴加起來到底有多少琴鍵?」    另外有些題目簡直像綜藝節目的挑戰,例如考官曾經要求一位面試者,突擊檢查朋友是否有自己的手機號碼,而且參與面試的人不能直接連絡這位朋友,還得想出兩人之間的「暗號」,避免被中間傳話的人發現自己的手機號碼。    其中有部分題目與面試者未來的職務內容關係比較密切,考驗前來面試的人對科技的掌握度與表達能力,Google考官就問過產品經理的人選,「你該怎麼向8歲大的外甥解釋什麼是資料庫?請用三句話簡單解釋。」,或是觀察一個人如何處理危機,例如「設計一套舊金山的疏散計畫」。但無論是哪一種考題,都相當考驗面試者的臨場反應,畢竟如果面試的時候完全愣住,連亂掰一個看似很有道理的答案都做不到,大概也進不了這間人人稱羨的大企業了。    Google在幾年前停止再出這類刁鑽古怪的考題,過去不知道難倒了多少來面試的應徵者,而這些面試題目,連Google前CEO也不一定答得出來。根據Quartz報導,Eric Schmidt日前參加一場科技論壇,會中有人問了他一個 Google 曾出過的面試問題:「假設你現在是一群海盜的船長,有一天你們發現了一箱黃金,現在船員們要投票表決該怎麼分贓。如果最後支持你的方案的海盜人數不到一半,你就會死,請問你要如何確保自己獲得最多黃金,同時又保住性命?」    Eric Schmidt一開始似乎想拖延一下時間,他要求提問的人再講一次題目,又問自己能不能問問題,好釐清這個題目的意思,接著他說「好吧我們來算一下,如果半數的海盜死掉……不,是我會死掉,如果他們不喜歡我的辦法,我會死。這個,這真是個很糟的問題。」    Eric Schmidt也親口承認這樣的面試問題似乎不...

[科技]佐克伯要哭了,數據顯示幾乎所有的假新聞網站都靠Facebook獲取流量。

   營銷分析公司 Jumpshot 從今年9月到11月共收集了超過20家的假新聞網站、政黨性新聞和大型新聞網站的數據。數據顯示,幾家假新聞網站得益於Facebook的搜尋推薦功能,3個月時間平均能獲得超過70%的桌面流量。相比之下,像《紐約時報》的網站,就算算上所有社群網站,最多也只能從它們那獲得30%的桌面流量。    Jumpshot還發現,總體來說,假新聞和政黨性新聞網站能從Facebook獲得50%的流量,而一般的新聞網站,通常只有20%的流量是從Facebook處獲得的。數據還顯示,假新聞在共和黨和民主黨各自發的新聞裡都很流行,内容也都會和2016年的選舉有關。獨立新聞機構波因特( Poynter )做了一份簡單的報告指出,不少非常虛假的新聞也出自於通訊社或新聞機構等。    值得注意的是,純線上的新聞網站更依靠 Facebook 來獲得流量。線上流量分析公司SimilarWeb發現, BuzzFeed 在2016年第一季度裡,45%的流量來自於Facebook桌面端用户, Vice 也有相似的情况。儘管數位媒體依賴Facebook獲取流量,新的數據也顯示網路社群傳播其實才是提高假新聞網站流量的更大推動力。    作為世界最大的社交網絡平台,Facebook 在全球擁有18億用户。據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美國使用互聯網的成年人中有 79% 都是 Facebook 的活躍用戶。    從使用習慣上看,全球20%的社群網路用戶承認習慣在Facebook上閱覽政治新聞及表達政治立場。而且,目前這趨勢早已不局限於年輕人——美國62%的65歲以上網友已經學會使用Facebook,而去年這一數字只有48%。    但有個好消息是,社群媒體上傳謠的年輕人在逐漸減少,Facebook上有低於16%的用户基本不會去看假新聞,而這部分人群剛好是84到95年出生的千禧一代。    多數數據都把矛頭指向了Facebook。佐克伯針對這些質疑曾作出了強硬回應,「我認為Facebook上的假新聞不算多,如果指責它們影響了大選進程,那就是太瘋狂了。選民們投票時依靠的是各自的生活經驗。」並稱,Facebook上超過99%的内容都是真實的,虛假消息對大選結果影響幾乎不存在。       在「打假不力」的質疑下,Facebook 甚至被《紐約時報》發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