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持續停滯的年代,消費者越來越看緊自己的荷包,儘管日本由於出口情況改善,近年來經濟都呈現小幅增長,但並非所有的商品銷售都有因此好轉,日本零售商最近就學到非常重要的一課:顧客買得起的商品才是好商品。
華爾街日報報導,儘管日本經濟小幅好轉,但數據顯示,日本 2 月零售額較去年同期僅上升了 0.1%,大部分的商機都流向購物網站和平價實體店家,Amazon 12 日就表示,2016 年在日本的銷售額大幅飆升 30%,來到約 110 億美元(約台幣 3,335 億元)。
販售平價服飾的日本思夢樂(Shimamura)也指出,統計至 2 月為止,半年間淨利約成長了 33%,刷新歷史新高,如今他們正準備增加產線,同時翻新店舖使其更有條理。
儘管思夢樂打算調整擺設,掙脫廉價商店的印象,但並不打算在價格上做太大變動。社長野中正人在去年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即使有提高價格的打算,也會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增加,並將幅度限制在 5% 以內,「超過這個幅度,客戶可能就會覺得思夢樂太得意忘形。」
和思夢樂的情況相同,Uniqlo 的淨利也大幅提升,統計至 2 月為止,這半年的淨利達到 970 億日圓(約台幣 271 億元),較前期比幾乎翻了一倍。
Uniqlo 創辦人柳井正認為,很遺憾的是,這些年日本的工資並沒有很大的成長。「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有義務以客戶可以承擔的價格提供產品。」
然而販售高價商品的百貨公司就沒有能感受到這股好景氣。2016 年百貨商店的銷售額較去年約減少 3%,三越伊勢丹控股(Isetan Mitsukoshi Holdings)就指出,統計至 3 月底,全年度的淨利可能還不到前年度的一半,部分原因是外國遊客對高價商品並沒有太多興趣。
其實在 2015 年時,考量到原物料成本上漲,加上日本早期普遍的「通縮心態」似乎已經削減,Uniqlo 曾經也嘗試過上調價格,但隨即發現方向錯誤而即時停止,回到了平價政策,這也讓 Uniqlo 持續佔據日本零售業銷售冠軍。
經過先前的嘗試後,Uniqlo 創辦人柳井正也承認,調漲價格幾乎是自殺行為,「我完全沒有考慮要調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