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都在放大檢視臉書數據的使用合理性,更因此衍生出許多離開、外移臉書的活動與言論,要逃離臉書並沒這麼簡單,因為難以尋找替代品,但科技網站《TechCrunch》認為,可能有不少公司會因此獲利。
《TechCrunch》記者 Joanna Glasner 分析,臉書過去幾周公司市值下滑 12%,約近 600 億美元,並且有大量用戶跟上「#DeleteFacebook」的活動,然而反觀其餘的大型科技、媒體公司,股票並沒有因此上漲,所以錢跑到哪了?Glasner 認為有兩種可能性,首先是投資者對於社群媒體的隱私疑慮卻步,因此暫時收手,或者投資者仍認為社群媒體同樣具有價值,只是臉書不再是其中一部分。若採用第二個觀點,我們可以從不同面向來觀察,未來幾周臉書的功能性會如何被其他媒體分食。
作為社交媒體,臉書的 Messenger 扮演重要的角色,不過近期也被爆出,未經許可擅自收集手機通話、簡訊資料。值得一提的是,根據《SimilarWeb》二月的調查,WhatsApp、Messenger 是全球最廣泛被使用的兩個通訊軟體,兩者皆屬於臉書公司所擁有,但其競爭者例如 Snap、LINE 甚至是中國的微信,在純「訊息傳遞」上都是備受歡迎的產品,儘管目前沒有明顯的領先者,但若有更多用戶希望離開臉書的管控,其他產品想要一舉在市佔率上有所收穫,並不是太困難。
每天除了好友動態,新聞、討論與新奇的動態牆也是讓人不願意離開臉書的原因,不過要找到替代品並不難,Glasner 認為有大量主題的 Reddit 論壇、圖片收藏為主的 Pinterest 以及問答類網站 Quora,都是相當成熟的網站,以台灣的角度來說,可能就是 PTT、巴哈姆特以及各大論壇。
不過必須要思考的是,臉書幫你全部資訊彙整至動態牆,使用者願意為了資安捨棄現在的方便性,回到過往沒有臉書的時代嗎?
隨著臉書的使用量下滑,體育、名人以及社會議題等各式小眾內容的平台網站,將能更容易直接吸引讀者前往,例如提供訂閱制服務的部落格平台《Medium》,或是以職業運動員親筆撰寫為核心的《The Players' Tribune》,這些網站替名人與專家打造特製的論壇,讓讀者直接彼此討論、交流。
你可能有加入「我是XX人」的社團以及相關粉絲專頁,或是擁有共同興趣的社團,其實除了臉書外,有許多網站提供類似的功能,例如 2011 年才上線的《Nextdoor》就是以社區聯繫為核心的社群網站,從尋找停車位到犯罪報告,社區的大小事都能在上頭找到,《Mighty Networks》、《Amino》都提供類似的服務。
Glasner 表示,批評新競爭者太遲的言論已經被證明是錯的,臉書在 2005 年就是忽然擊敗 MySpace。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臉書很難有大規模的演出,上述的潛在對手能否在這段期間保握機會、推出新服務,吸引仍對於是否離開臉書猶豫不決的用戶,就是值得觀察的有趣現象,一旦用戶增加,已經縮手的金主或許就會再次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