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經]百貨週年慶不敵雙11?未來勢必更要走向貫通線上線下、虛實整合的階段。


  面對中國阿里巴巴的雙11鯨吞市場,台灣近幾年在面對雙11的態度也從被動參戰轉為積極應戰,連阿里巴巴首席執行長張勇都觀察,「台灣電商同行在做雙11也是很有意思。」


  回顧今年台灣電商業者PChome、momo、Yahoo紛紛舉辦線上線下直播晚會,雖然說穿了就是砸大錢辦大型綜藝節目,但也成功博取消費者目光。「電視網會、直播其實都是讓消費者得到訊息,跟業績直接關連性不大,」momo富邦媒總經理林啟峰說。

  一一檢視今年的雙11檔期,各家電商皆創高銷售新紀錄。PChome 24h購物在11月10日至11月13日四天業績直逼1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2.3倍,尤以3C類商品最為熱銷;momo購物網則是達13億元,成長1倍,成長動能來自3C、家電、生活用品;垂直型電商創業家兄弟單日交易額突破6000萬元,成長2.4倍,雙11檔期(11/1起)共累積2.5億元;Yahoo奇摩購物中心則不透露業績,表示業績與訂單創平台新高。

  雙11熱潮從海外燒到國內,從線上燒到線下,不少實體商家也搭著這波熱潮搶單。不少人可能有疑問,在電商聲量越來越大的同時,是否也擠壓到實體零售的業績?特別是傳統百貨公司週年慶更是從10月開打,一路戰到12月,究竟百貨週年慶與雙11正面衝擊的結果到底是如何?

  30歲的邱先生在雙11下了不少訂單:小米掃地機器人、手機、餐券、抱枕。今年雙11逢假日又下雨,相信不少人像他一樣,選擇在家裡慢慢逛,從折扣紅海中貨比三家,取最低的價格入手。

  「我在購物節買東西,一定想買貴的、大的,」邱先生說,「對我來說晚會不是重點,價格才是重點,一定要真的便宜,不然我不容易被說服。」

  他不只在雙11網購,也在百貨公司週年慶買美妝與服飾。以保養品來說,「網購真的很便宜,但電商很少賣一整組,都賣小罐。百貨贈品多很多,有時候搭配週年慶會送到吸塵器,」邱先生分享。

  以消費者端來看,消費者通常對於商品購買的管道已有心理預設,例如3C類產品在電商雙11買、美妝品在百貨週年慶買、精品在Outlet買等等。一般人對於電商品牌的忠誠度不高,通常抱持貨比三家不吃虧,哪裡折扣低就哪裡去的心態。

  「習慣在電商買東西的消費者,會喜歡一直比價,而精品名牌比較不會受電商影響,」華泰名品城總經理梁曙凡認為,電商就算是運用AR或VR,再厲害也很難滿足親身體驗和立即享用的需求。

  觀察下來,電商雙11的優勢是折扣打到很低,特別是一般不容易有折扣的正規品如Apple商品等,都是消費者搶購的焦點。更甚者,在搭配不同的趣味行銷活動,如整點抽獎、限量一折特惠品等,更是吸引買氣。

  然而,電商真正的考驗其實在消費者下單之後。消費者何小姐的購物歷程就是一個例子。

  何小姐在雙11當日購買平時不會有任何折扣的iPhone 8手機,經過四家比價,她選擇在價格最低的PChome 24h購物入手。沒想到收到貨之後,「發現商品有明顯的瑕疵,」何小姐在不斷尋求客服未果的情況下,決定退貨,並在Apple官網以原價購買新機。對此,PChome公關則表示,雙11這段期間的客訴量大,客服比較難消化,不過會盡力解決消費者的問題。

  可見雙11之後,眾商家業績大爆發,但是後續的商品品質、物流配送、到貨速度與客服才是電商續航力的真正關鍵。

  面對電商看似在雙11期間的彎道超車,百貨公司實際上仍有高度競爭力:一是商品的獨特性與豐富度,以百貨公司的美妝品來說,因長期壟斷供應鏈,所以無論在品項組合、價格折扣、贈品上,都有別種零售通路所無法比擬的競爭優勢;二是消費者忠誠度較高,各家百貨公司針對貴賓卡友推出的優惠多,有足夠誘因吸引卡友回流;三則是積極主打「體驗」服務,更是電商不可取代的特色。


  「SOGO在三十年前開幕時正是11月11日上午11點,所以應該也算是台灣實體雙十一的始祖,」SOGO公關曹春輝說,面對電商競爭,SOGO的優勢就是商品力和回饋率,以SOGO最具口碑的化妝品業種來看,回饋率就達25%。就目前業績,SOGO台北三店首日業績上衝1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買氣依舊旺。今年全檔目標62億元,而全台目標則是106億元。

  此外,SOGO今年也針對周年慶期間推出不限金額免費配送服務,更與Uber合作,提供消費者乘車優惠,都是提高購物流程的便利性。「實體百貨購物是一種氣氛,一種情緒的渲染,是一種體驗經濟,無論在商品或情緒心理上,SOGO周年慶與雙十一是不同的購物境界,」曹春輝說。

  另一方面,新光三越在因應雙11並無太大的策略轉向,新光三越公關陳怡伶說,無論是週年慶起跑時間、檔期長度、折扣數等規劃都如以往,新光三越比較著重在打造消費者的體驗。

  為了加強購物的趣味體驗,新光三越新闢日本商品展露天展區,讓來客可以試穿和服、逛露天市集;另外今年也推出餐廳線上訂候位服務,讓消費者不必花時間在等餐廳,此服務從10月6日在信義新天地推出後,平均每天超過500組顧客使用,使用率來說,34歲以下的消費者佔六成。

  根據新光三越提供給《天下》的資料,週年慶從10月開打,截至11月12日整體業績已成長2%,若以雙11單日來看,業績更較去年成長22.5%(今年雙11是週六,去年是週五),若對比去年週六,也有10%的成長幅度。以最具指標性的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來看,週年慶首四日就賣出35,000支口紅,可見業績表現依舊亮眼。

  百貨週年慶不敵雙11?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如同華泰集團副董事長陳炯福對《天下》所說,「我個人認為,電商風潮再怎麼熱,也還不會有顛覆性的影響,這是消費習慣的問題,有些東西一定要在實體店面採購。」

  「除非有一個世代,對體驗這件事已經覺得沒價值了,否則實體店的經營,還是能走出一條路,」陳炯福認為。

  綜觀而言,電商與實體零售仍各有優勢,尚未出現外界巨大的典範轉移。不過,未來勢必更要走向貫通線上線下、虛實整合的階段,台灣電商與實體通路業者如何共存共榮共好、讓消費者享受最大的益處,才是未來最終的決勝點。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動畫]《航海王》女帝實力多強?一腳把自己從七武海最末,踢進了前三。

  《航海王》中的海賊女帝波雅漢庫克,集實力、美貌與地位為一身的強大女人,前海軍元帥戰國有一句話評價女帝,戰國說「那個女人很強!」   這句話是在頂上戰爭之前,海軍強制召集七武海,女帝終於響應召集的時候,手下傳回總部戰國知道消息後的評價。讓海軍元帥松一口氣,認為是一個很大的援軍或者說戰力,給出這麼高的評價,足以證明女帝的實力!   女帝在頂上戰爭中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全程摸魚,抽空就幫路飛……   可是各種特別篇卻無限削弱女帝的實力,女帝在特別篇中的實力可能懸賞都過不了億,單純就是賣賣肉,襯托襯托路飛,讓路飛英雄救美。   特別篇「最強的賞金獵人西德爾」女帝第一集的魅力值和實力都被無限削弱,特別是特別篇的第一集,堂堂七武海竟然淪落到無數次四次落入險境,被路飛搭救,對面只是一幫背著水槍的雜兵,也能抗拒女帝全果的魅力……   本身女帝身為女子之身,也沒有對戰過同等級的強者,再加上特別篇還要拉出來賣肉吸引人氣,所以自然而然很多人就會先入為主的有女帝七武海最弱的想法!   最新劇場版狂熱行動,終於讓女帝火力全開了一次,這才讓觀眾見識到了女帝展現出完整實力有多強……   三番五次的看到路飛被巴雷特打飛,女帝再也忍不了,變身護夫狂魔,實力毫無保留的全開。   而女帝的一腳,成為了影片的亮點,女帝的一腳飛踢,蹬得全身覆蓋了武裝色霸氣龐大身軀的巴雷特殘渣橫飛……   從畫面效果也能看出這一腳威力有多恐怖,如此龐大的巴雷特仿佛被火車撞了一樣。   可惜巴雷特的武裝色霸氣實在太過強大,女帝不能破防,如果沒有武裝色的話,女帝肯定能把巴雷特攔腰踢斷……公公卡普拿山峰練拳法,孫媳婦漢庫克可以拿山峰練腿功。   女帝的實力可以說沒有短板,九蛇的霸氣本就先進,女帝的體術又這麼強大,再配合上與女帝相輔相成的果實能力,你以為女帝是個依靠果實能力的魅惑法師……?其實女帝是個喜歡用體術近戰的暴力分子!   女帝的這一腳,把自己從原本人以為的七武海最末,踢到了七武海靠前的地位。七武海中鷹眼大熊是毫無爭議的前二,這個第三是明哥,還是甚平亦或是女帝,都有可能,誰也排不出來,個人還是覺得女帝可以爭一爭這個第三。至少女帝實力可以排在七武海中上遊了。

[動畫]《一拳超人》第三季動畫的埼玉英雄視覺圖、特報影片、製作團隊和聲優情報公開。

  以 ONE 與村田雄介所創作的超級英雄題材動作漫畫《一拳超人》為原作,第三季電視動畫公開了主角埼玉視覺圖、特報宣傳影片、製作團隊和聲優陣容等情報。   《一拳超人》電視動畫第一季由 MADHOUSE 製作,於 2015 年 10 月開播;第二季改由 J.C.STAFF 製作,於 2019 年 4 月開播。2022 年 8 月宣布動畫第三季製作消息。目前已知第三季店是動畫將與第二季同樣由 J.C.STAFF 擔綱製作。   由 ONE 擔任原作、村田雄介負責作畫的漫畫作品《一拳超人》,描述就職過程中找不到出路的主角「埼玉」,遭遇到要奪走一位少年生命的螃蟹異變人後,回憶起年少年時「想要成為英雄」的想法,於是奮起戰鬥並救下了少年。重拾對於成為英雄的志向後,埼玉苦練了三年、以掉光所有頭髮為代價,化身成毫無弱點的超級英雄,只需一拳便能輕鬆地擊敗怪獸。之後他與弟子傑諾斯一起加入了英雄協會,開始了與眾多英雄對抗各種怪物的生活。

[財經]仁寶大力押寶醫療「賣一台、賺一台」!繼續拚非 PC:目標營收破 6 成

  仁寶電腦於 1 日舉行法說會,2023 年全年度營收為新台幣 9467.15 億元、年減 12%,主要受到 PC 出貨量下降的影響。仁寶總經理翁宗斌表示,上半年因為景氣影響,PC 產業較去年同期下滑,但下半年可以期待 AI PC 的新應用帶動整體 PC 成長,仁寶也預計在今年 6 月出貨 AI PC 相關產品。   仁寶 PC 去年的出貨量為 3,400 萬台,比前一年 3,900 萬台少了 13%,但符合先前提供的全年度的展望。PC 的營收貢獻是 69%、非 PC 是 31%,全年毛利率都較前一年度增加,主要原因為產品組合的持續改善和效率提升。   「今年重點放在產品的獲利毛利率以及轉型:車電、伺服器以及醫療的新產品轉型來提高獲利。 未來希望在 3 年內把 PC 占比降到 40%、非 PC 是 60%。 」翁宗斌說。   關於伺服器和車電市場的發展預估,翁宗斌表示,伺服器營收每年都有 30~40% 的成長,而 AI 伺服器比重相對去年會更高,客戶需求量至少會超過 2 成,「NVIDIA 的架構除了 GPU 之外,也有推出 AI 伺服器,而仁寶也有參與 AI 伺服器需求供應。」   另外在非 PC 新產品的毛利率貢獻中,醫療相關產品的毛利率相對高,「幾乎是賣一台、賺一台」,翁宗斌說。此外,仁寶於 2 月底參與巴塞隆納移動通訊展(MWC),展出衛星物聯網解決方案,主要以地端的接收站為主進行技術開發。   針對全球設廠的布局, 仁寶主要製造基地還是在中國,產能約在 70~80% ,會配合客戶的需求評估在不同的地區設廠。也因此,數位化和自動化管理系統非常重要,可以解決在不同國家需要適應當地文化的問題。   而伺服器的生產於泰國、越南和中國都有製造,外傳戴爾也有計畫去泰國設廠,法人詢問是否仁寶也會跟進,翁宗斌則回應,「看戴爾願意給我們多少單,我們就多幫它生產。」